在二十二团幸福社区的“百姓矛盾调解室”,有这样一群特别的调解员,他们是由“五老”人员组成的金牌调解队伍。自成立以来,他们用智慧与爱心,为社区的和谐安宁保驾护航,编织着邻里间、家庭中的和睦之网。
作为一名老党员,85岁的贾国建在社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。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,成为调解室的中流砥柱。每当邻里之间出现纠纷,贾国建总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,细致分析矛盾根源,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和公正无私的态度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。他的身影,成为社区和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2024年7月,社区居民李某因邻居张某在家跳舞发出“动静”,与其发生了纠纷,贾国建知道后,立即主动介入调解。他分别与李某和张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,了解各自的立场和诉求。随后贾国建邀请双方坐到一起,耐心地引导他们换位思考,理解对方的难处。通过贾国建的悉心调解,李某和张某最终达成了共识,张某表示以后会注意控制跳舞的时间和音量,避免影响邻居休息。
从甘肃老家迁移过来的刘治坤,曾在老家担任村支部书记。如今,他虽身处异地,却初心未改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社区的调解事业,倾听居民的心声,化解误会与纷争。在小区居民楼里,一对婆媳之间因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了矛盾。婆婆觉得儿媳生活太随意,儿媳则认为婆婆太过挑剔。两人经常为此争吵,甚至到了互不理睬的地步。刘治坤了解情况后,分别与婆媳俩进行沟通。他先让婆媳俩把心中的委屈和不满都倾诉出来,然后帮助她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。同时告诉婆婆要多理解儿媳的生活方式,也提醒儿媳要尊重婆婆的生活习惯。在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还教给婆媳俩一些沟通技巧和相处之道。最终,婆媳俩打开了心结,关系得到了改善。
曾是八一中学语文教师的赵玉华,退休后加入“百姓矛盾调解室”,成为金牌调解员,她专注于家庭矛盾纠纷的化解,致力于家风家训的树立与传承。“我和他爷爷就骂了他两句,他就跑出去了,到现在都没有找到……”近日,二十二团幸福社区内发生了一起家庭纠纷,赵玉华迅速介入调解。她首先安抚情绪激动的家长,详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。通过与家长和周围邻居的沟通,她了解到,孩子因长期受到家长的批评,心理压力巨大,最终选择离家出走。赵玉华凭借丰富的教育经验,耐心地向家长解释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,强调了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。最终,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,并表示愿意改变教育方式,孩子被找到并安全回家,家庭关系也得到了初步修复。
这样的金牌调解员,在幸福社区“百姓矛盾调解室”里,还有20余名,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默默地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。无论是处理邻里纠纷,还是化解家庭矛盾,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老有所为”的深刻内涵,成为社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,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。